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潑墨畫風張大千 藝術造詣創造高峰

張大千 三巴摩誌山圖(潑彩) 46×100公分

潑墨畫精湛的畫法及成就,把晚年的張大千藝術定位臻達最高峰,一幅山水經運用潑墨之法,在剎那間筆墨飛迅落紙,乍見雲海濃霧、樹石錯置、添加遠山小屋、光景顯現、氣勢萬千蔚為奇觀。

張大千以古代潑墨技法更大膽以同法嘗試潑色,潑彩,實際上潑墨係採用濃墨較乾之時運筆達到焦黑再採行石綠、石青、硃砂潑積,並表現了陰暗中樹石、小屋、雲海的明亮度,增添了光暗層次,這種復古加彩的畫技讓張大千成為唐宋以來最成功的潑墨大師,是空前之舉。

敦煌搜覓藝術精隨

早年、張大千喜臨摹前人畫蹟,深得其貌,在敦煌千佛祠時間,如獲至寶,用三年時間研考工作,奠定了雄厚的繪畫基礎,敦煌期間可說他搜覽了藝術寶藏及心得,易言之、此三年中他盡得美學精隨。

扇面20×52公分
談到潑墨、原係中國早有的國畫技法,可是一般缺乏天賦或非有非常成就者,皆不敢輕易動筆,因為潑墨之運用必須大筆飽飲墨汁,以高速度落筆才能一氣呵成,方能展現其非凡美感與氣韻。

潑彩長江萬里圖是絕品

張大千晚年最成功的作品不少,其中他為蔣中正時代的總統府秘書長張群所繪「四天下」係潑墨潑彩的得意作品,另為國畫大師黃君璧所畫以金箋紙潑墨潑彩山水,則顯現周密無疏之作,堪稱精品,此外、包括巨幅「長江萬里圖」、「黃山前後澥圖」、均意境深妙,構圖雄壯秀麗,可謂運用高度的縝密思惟和過人靈感而成。

畫人物首重精神,而精神必須由內心來表露,尤其人物在臉上要有含蓄的表現,此畫才能讓人看了有內心的共鳴,張大千曾強調,畫人物必須下苦工夫,久了自然就會成功,他主張工筆則先用細筆勾之,由臉部起先畫鼻頭,再畫人中、繼畫口唇、後畫雙眼、再次面形輪廓、再畫兩耳、鬢髮等,把全體完成後,始畫鬚眉、而鬚眉要疏淡不宜濃密,把所有淡墨絲上最後加一道焦墨。

花卉畫法梅必須老幹如鐵、枝柯樛曲、才會畫出梅花耐寒冰潔的性格,畫蘭要表現出幽香清遠,把蘭之香氣暗暗如襲人衣衫,畫菊首先畫花瓣,要了解花朵組成,尤其花瓣之形成是整朵組織的要件,菊花盛開或半開或含苞,都需藉由花朵不同形狀加以表現。

張大千擅長沒骨書法

最令人激賞者,沒骨花卉畫法是張大千所擅長畫法,他採以顏色來點戮,不使用筆墨勾勒,此法實際上肇始於北宋徐崇嗣大師,花卉以清妍麗艷為主,係全採顏色作表現,清初南田表現更突出,非僅超越徐崇嗣,更加清妍艷麗相當美感。

張大千有愛國情操,早年雖託跡異域,卻心繫祖國,來台後,畫風隨即改變,詩文尤沉潛鬱,感喟常見其字畫之間,前故宮博物院長秦孝儀對他愛國情懷有很高推崇。
風流韻事一籮筐

談到韻事、張大千至友韓錦田曾暢述往事,他說:張大千喜愛與美女一起吃飯,過去演歌界名媛諸如白嘉莉、張莉敏、胡茵夢、郭小莊等等皆為張大千宴客嘉賓,甚至作畫時也常有美女陪待或磨墨讓他揮毫。

韓先生曾談到某次、張大千悶居摩耶精舍,管家忽來報郭小莊小姐到來,大千先生立刻起座衝前迎接,竟忘腳疾、忘拿柺杖、可見美女之魅力。

自古以來文人風流雅趣韻事為人所樂道,張大千窮其一生鉅作無數名垂後世,然而韻事也不少,正是風流可愛也。

Related Posts:

  • 中國傳統水墨繪畫全能藝術大師 摩誌山圖 70×167公分 洪園博物館典藏 張大千潑彩創作有更高的藝術評價 國內外藝壇人士給張大千的評語是,他是中國傳統繪畫全能人物,認為遠自唐宋以至明清,無論文人畫、山水、花鳥、蟲魚、畜獸、不論南宋或北派,或書法、詩詞、古文、篆刻、都具有己身特別的風格,皆能兼容並蓄,尤以師法古代大師之仿古作品,其中他最景仰八大,石濤;師法石濤,已青出於藍,更勝於藍,更發揚光大,舉世公認為中國畫壇的復興人物。 張大千才氣洋溢,他雖已超越石濤,… Read More
  • 潑墨畫風張大千 藝術造詣創造高峰 張大千 三巴摩誌山圖(潑彩) 46×100公分 潑墨畫精湛的畫法及成就,把晚年的張大千藝術定位臻達最高峰,一幅山水經運用潑墨之法,在剎那間筆墨飛迅落紙,乍見雲海濃霧、樹石錯置、添加遠山小屋、光景顯現、氣勢萬千蔚為奇觀。 張大千以古代潑墨技法更大膽以同法嘗試潑色,潑彩,實際上潑墨係採用濃墨較乾之時運筆達到焦黑再採行石綠、石青、硃砂潑積,並表現了陰暗中樹石、小屋、雲海的明亮度,增添了光暗層次,這種復古加彩的畫技讓張大千成為唐宋以來最成功的潑… Read More
  • 中國近代畫壇最偉大畫家 黃山觀瀑圖 洪園文物紀念館典藏 124×87 cm 被公認五百年來一大千張大千的書畫享譽國際在中國近代畫壇上最備受推崇的大畫家,首推張大千,他的創作品目前仍高居拍賣市場首位,為收藏家競相典藏。之所以如此被尊重,係其以書、畫、詩詞、金石望重藝壇文苑,故為世人尊稱五百年來一大千也。張大千於一八九九年出生在四川省內江縣,生性聰敏,異於常人,一九一六年被綁架,迫為強盜頭目之師爺,經數月方逃脫魔掌。翌年與二兄善孖赴日本東京都學習繪畫、…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