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

舍利子為何物

   
心臟舍利
         諸佛在無量無邊劫以前,依行六度修煉、圓滿波羅蜜。當大菩薩成佛時,因應娑婆世界中宿緣眾生之感:而示現如凡夫眾生之軀並誕生於古印度,廣度眾生。釋迦牟尼佛住世八十載,入滅火化後,留下數量相當的佛舍利,供天與人植福禮拜。因為佛的舍利是智慧,功德的表徴,所以在沒有神佛造像之前,舍利就代表佛。中國唐代的憲宗皇帝曾迎佛骨,宋代時亦有印度僧人帶來梵經、佛骨、菩薩像等,而這裡所稱的佛骨即是指佛舍利。
       「舍利」是印度梵語,又叫做「設利羅」、「馱都」。在較古的經律中,舍利指的是火葬後的遺骸、骨身或靈骨,無論是何形貌或遺骨的任何部分,均稱「舍利」;而餘燼中所留下的結晶顆粒稱為「舍利子」,又因其受高溫而不毀,承高壓而不碎裂所以亦稱「堅固子」。現在,我們通常將佛陀、聖者、大修行者荼毗後所留的遺骨泛稱為「舍利子」。

  舍利子是十分稀有、寶貴,絕非一般眾生之遺骨皆可稱之,而差別何在中?怎樣的人荼毗後會留有舍利子?在佛教經典中我們可概探究竟。如: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金光明經巻第四》〈捨身品第十七〉說到:「…是舍利者。乃是無量六波羅蜜功德所熏。…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 華藏淨宗學會之乾隆大藏經-龍藏,第二十四冊第一九七頁)
       《大悲經巻第三》〈施福德品第十〉開示:「…如來身者不可破壞。佛之舍利亦不可壞。阿難。如來憐愍一切眾生。以本願故碎此舍利。令如芥子。為令佛法増廣流布。阿難。如來本修菩薩行時發如是願。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正覺已。般涅槃後令我舍利増廣流布。…」( 華藏淨宗學會之乾隆大藏經-龍藏,第二十三冊第八一五頁)
血舍利

              《大智度論第五十九》〈釋合利品第三十七〉云:「…以合利從般若波羅蜜中生。般若波羅蜜熏修故˙ 是舍利得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華藏浮宗學會之乾隆大藏經-龍藏,第五十八冊第一五二頁)(此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巻第五百五十八第五分〈舍利羅品第五〉中所提相呼應)。  承上述經典所示,本師釋迦牟尼佛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合利子是高僧大德經由戒、定、慧的熏修,荼毗後而形成的,是真真實實的存在。因此,身口意修到佛菩薩境地、悲憫輪迴於六道之眾生的高僧大德,都可能因有如佛陀般的願力,於涅槃後留下舍利子,以度化眾生啊!像是唐代的惠能大師,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虛、章嘉等大師們,以及廣欽老和尚,都留下相當數量的舍利。
        舍利子乃釋迦牟尼佛、高僧大德們日積月累長年修持大智慧、大德能之結晶,藴涵著修行者的願力與悲心,是能量形成的物質,非單純生理上的關係,或是食物結晶,其形成因素很難以科學的、學術的角度來論逑。身體結石吃太多豆類製…,這樣的科學論點無法解釋為何非所有吃素者或有結石的人,於往生火化後皆能發現像舍利子這樣的固體物,況且出舍利子的高僧,生前幾乎都是身體健康、安詳自在的長壽老者。
     因此,我們若能得緣瞻仰或供奉舍利,那真可說是具大福氣,更應當發心生善、努力修持,才不枉獲此殊勝機緣。

0 意見:

張貼留言